欢迎访问,有关于琉璃瓦、生产厂家的问题,可联系我们了解情况!
20年行业经验,厂家批发价格!

琉璃瓦图片
当前位置: 琉璃瓦 > 琉璃瓦图片 > 报道:传承读书明理家风 上栗县桐木镇湖塘村育人果实香甜

报道:传承读书明理家风 上栗县桐木镇湖塘村育人果实香甜

来源:宜兴古典建筑陶瓷厂    更新时间:05-25

  金秋九月,上栗县桐木镇湖塘村的52名准大学生陆续赴各地求学。“村里的大学生年年都不少,今年是考录大学最多的一年。”湖塘村党总支书记曾凡林拿着今年湖塘应届考生录取大学的名单,一边看一边高兴地说。

  湖塘村是湘赣边界的行政村,早期以种植、采摘为主,上世纪末期主要发展花炮产业。村民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低矮的土砖民房变成一排排整齐敞亮的琉璃瓦平顶屋,脏兮兮的泥土路变成平整的水泥路向四处延展......随着当地村居的可喜变化而变化的,还有村民们对家风日益深刻的理解,对教育的逐年重视,和不断影响村民生活的文明乡风。

  家风浸润育人底色

  今年82岁的张振斌和哥哥是地地道道的湖塘村农民,仅他们这一家,儿孙辈已取得大学文凭或在读大学生就有20余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家庭条件十分艰苦,家家户户的孩子都要劳动生产,很多孩子为了赚钱辍学。但我的父亲和伯伯却从牙缝里省出钱来,无论如何艰难也要供我们读书。那时很多人对此不理解,现在晚辈们出人头地了,回想起当初,不得不说他们的目光确实长远。”张振斌的儿子张昌祥是家里第一批大学生,谈到父辈对教育的重视,他既佩服又感激。他的堂弟张科从武汉大学毕业后被保送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现就职于美国微软总公司。其他兄弟中有的从高炮学院、陆军学院毕业后,作为团级干部仍在军队效力。

  村民目睹了知识改变命运的身边事,家家开始创造条件让孩子多读书、勤读书、读好书,重读明理蔚然成风。如今一家几个大学生,在村里并不罕见。今年,湖塘村村民曾广敏的两个孩子分别被江西理工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录取,像他家一样今年同时迎来两个大学生的家庭,在湖塘村还有2个。

  正谊明道潜心兴教

  “师恩难报谁向湖中怀大爱,事业长隆我来亭畔沐春风。”98届毕业生为湖塘中学捐建的返林亭柱子上印着对母校的眷念。走进湖塘中学,读书吧、孔子像等映入眼帘,这些由毕业生捐赠的文化标志成为校园的风景线,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学子自发组织为校园建设出力,乡贤文化和志愿文化也为湖塘带来新气象。据当地人介绍,每年以姓氏为代表,奖励考取大学的学生已经成为乡俗。以张氏为主的远凤公祠、以曾氏为代表的教育基金促进会、黎家宗祠都曾组织表彰优秀学生。在学校需要征地扩建学校、拆危房建新校、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和美化校园环境等方面,当地乡贤、名人都会踊跃捐资,支持教育教学建设。志愿者积极联系“壹基金”、“栗志联”等公益组织,为湖塘学子申请助学基金或温暖包,传递支持教育事业的热诚。

  “湖塘村上下对教育的逐年重视,让好家风、好乡风、重读明理代代传承,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不仅改变了村容村貌,更充实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核’。”桐木镇教育督学张文提如是说。

  崇文重教成风化人

  湖塘村“大学生涌现”现象,即是当地村民自身重视教育的成果,也得益于越变越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近年来,政府对学校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肖沐玲是土生土长的湖塘人,在一线20年的教学经历让她目睹了湖塘小学的变化。自2013年以来,湖塘小学教学楼焕然一新,琉璃瓦厂,学校建成教师周转宿舍,师生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环节,建设用地、增资方面政府都给与了大力支持。现在湖塘小学发展成为拥有附属教学点和附属幼儿园的千人大学校,湖塘中学也被誉为“江西省花园式乡村中学”。

  为了让文化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当地政府每年开展“送书下乡”、“送戏下乡”等文化活动,并支持建设农家书屋、公共篮球场,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文明乡风浸润村民生活。

首 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案例展示 生产车间 琉璃瓦知识 行业资讯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琉璃瓦价格 琉璃瓦图片
客服微信 客服微信
139-1537-5052
7*24小时客服电话